鸡肉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关于吃鸡的6个真相
人类与鸡的亲密接触方式,除了豢养,就是在餐桌上不时地和它们见面。民间更有“无鸡不成宴”这一说法,无论煎炒烹炸、熘烩爆炖,还是蒸汆涮煨、扒煮烧烤,自以为掌握了吃鸡绝技的我们,真的找到了健康吃鸡肉的正确打开方式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鸡皮无需全丢弃 喝汤更要吃肉
鸡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比起牛肉、猪肉,鸡肉的蛋白质质量丝毫不逊色,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从性价比来讲,鸡肉的价格较低,可称得上是一种理想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鸡肉的脂肪含量和牛肉、猪肉相比很有优势。按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来说,鸡肉中脂肪最少的是鸡胸肉,其次是大腿肉,鸡翅脂肪最高。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人烹饪鸡肉时会注意去除脂肪颇高的鸡皮。去皮的鸡肉的确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材。有研究发现,吃去皮鸡肉有利于预防随年龄增长出现的体重增加。而那些裹上面粉或面包渣后带皮煎炸的鸡肉无疑就是令人发胖的推手。
健康吃鸡肉,一定要去皮吗?其实也不尽然。肉类烹调后的香气主要来源于脂肪部分,虽然鸡皮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却能带来美妙的肉香,营养专家建议,鸡皮不必全部扔掉,不妨合理利用。比如在炖汤时保留鸡皮,这样炖煮出来的鸡汤会更鲜美,在喝汤吃肉时再将鸡皮剥离扔掉。
做出美味鸡肉有诀窍
炖。
要想炖出一锅鲜美的鸡汤,首选柴鸡、土鸡等地方品种鸡和母鸡,前者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味道好,后者脂肪含量高,炖出来的汤更鲜;第二,器皿最好选择砂锅,其导热均衡持久,有助保持食物风味;第三,剪掉鸡爪上的趾甲,趾甲里存有大量的细菌,易污染整锅汤,另外,鸡口鼻腔中的黏液会影响汤的味道,清洗时需要用少许盐擦拭,并将黏液挤出;第四,炖前焯水,有助去除鸡的腥味,并彻底清洁;第五,一次加足水,不可中途添水,否则汤就不香了;第六,先大火烧开并开盖撇沫,再转文火,让汤处于微沸的状态慢炖,期间不要随意揭盖,以免“跑气”,让汤的鲜香流失。
炒。
公鸡的肉质较紧致,很难熬出浓汤,尤其是细嫩的“童子鸡”,需要旺火快炒,才能保持其鲜嫩美味。肉质丰满的鸡胸和鸡腿部位也适合烹炒。炒鸡肉时需要先调味再加入淀粉和蛋清,这样能锁住鸡肉中的水分。将主料急火快炒至断生后盛出,再炒配菜,然后重新加入主料,可控制鸡肉的加热时间,避免鸡肉变老发柴。炒匀后放盐等调料,起锅前勾点芡,这样炒出来的鸡肉既滑嫩又鲜美。
烧。
烧着吃应该选地方品种鸡、公鸡,以及鸡腿和鸡翅等部位。下锅时旺火煸炒至变色,再加调料,不仅可以去腥、增香,还能让鸡皮收紧,留住鸡肉的鲜味。鸡翅先放入酱油等调料中腌制,再用油炸至金黄,随后烧制,这样做出来的鸡翅颜色红亮,外皮鲜香。
烤。
肉质鲜嫩、脂肪含量较高的肉鸡,以及鸡腿和鸡翅都适合烤着吃。烤前腌制3小时,能帮助鸡肉入味。烤整只鸡还要将腌制的调料均匀涂抹到鸡的全身和内腔。在外皮适量刷上酱料或麦芽糖、蜂蜜,能让鸡皮色泽棕红,口感香脆。
烤制时,温度控制在210℃左右。用锡箔纸包裹,可以防止水分流失,保持鸡肉的本色本味。
蒸。
地方品种鸡和肉质较嫩的小公鸡最适合蒸着吃,可整只鸡直接蒸,也可分成较大的块状。将鸡焯水洗净,待水烧开后上锅,以旺火蒸制。采用隔水蒸的方式,不仅鸡肉清香滑嫩,鸡油、鸡汁未流失,还保留了鸡的原汁原味。
吃鸡的6个真相
真相一:鸡汤营养远低于鸡肉。
在很多人眼中,喝鸡汤最补,剩下的鸡肉营养都已经被炖到汤里了。其实,炖完汤的鸡肉营养要远远高于鸡汤。鸡肉为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还有脂肪、维生素和钙等矿物质。在炖鸡过程中,大量的鲜味物质会溶解到汤中,因此鸡汤会变得好喝,但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等营养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汤里。有数据表明,每100克鸡肉和鸡汤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25.1克和1.37克。
真相二:鸡心最安全。
在崇尚美食的中国,鸡身上的各个部位被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鸡的很多部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减少食用量,甚至不吃。首先,鸡皮中的脂肪较多,胆固醇较高,最好少吃。其次,鸡脖子是血管和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偶尔吃些解馋没有问题,吃时最好去掉皮。再次,鸡屁股的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建议食用。最后,鸡胗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鸡肝负责代谢、解毒有害物质,鸡肾与有害物质排泄有关,因此,尽管鸡胗、鸡肝和鸡肾营养美味,但应减少食用次数和食用量。而心脏与有害物质代谢无关,所以鸡心安全性较高,可适量食用。
真相三:母鸡炖汤,公鸡快炒。
人们在选择鸡肉时往往比较注重鸡的品种及新鲜程度,对于鸡的雌雄却不太关心。公鸡和母鸡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鸡一般用来炖汤,而公鸡适合快炒。因为母鸡脂肪含量较高,肉中的鲜味物质容易溶于汤中,炖出来的鸡汤味道鲜美。反之,公鸡的肉质较紧致,很难熬出浓汤。人们吃公鸡更喜欢细嫩的“童子鸡”,这时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鲜嫩美味。另外,公鸡和母鸡在食疗功效上也有所不同,中医认为,公鸡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患者食用;母鸡性属阴,滋补效果平和、缓慢,适合产妇、年老体弱者食用。
真相四:与蘑菇和土豆是绝配。
鸡肉是一种比较百搭的食材,但鸡肉与蘑菇和土豆是绝配。这是因为,蘑菇中含有丰富的鸟苷酸盐(一种呈鲜物质),鸡肉中则含有丰富的肌苷酸盐,在慢炖的过程中它们都会释放出游离的谷氨酸钠。三者协同作用,产生的“鲜味”要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时产生的“鲜味”之和。土豆含有较多的谷氨酸盐,和鸡肉搭配也会增强美味。
真相五:烹饪完再去掉鸡皮。
为了减少脂肪摄入,很多人在烹饪前就去掉鸡皮。芮莉莉指出,在鸡皮和鸡肉之间有一层薄膜,它在保持肉质水分的同时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应在烹饪后再将鸡肉去皮。
真相六:柴鸡安全风险可能更大。
很多人在购买时偏爱柴鸡,从营养补充来说,柴鸡和肉鸡的营养差别可忽略不计。从风味和口感来讲,柴鸡确实口感更好。但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由于柴鸡长时间放养,无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风险更大。
这些部位要少吃
鸡屁股、鸡脖子、鸡皮
鸡屁股和鸡脖子上的皮是不建议食用的,鸡皮建议少吃。鸡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还聚集着无数个淋巴组织,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建议食用。鸡脖子是腺体集中的部位,最好剥下鸡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后再加工食用。鸡皮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容易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议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鸡皮剥下后,单独用水慢慢熬,熬成鸡油后,在馄饨、汤类中放一点,可起到调味效果。
内脏器官
鸡的某些内脏器官会有有毒物质残留,残留的量因养殖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比如鸡的肺泡能容纳进人鸡体内的各种细菌,鸡被宰杀之后,肺内仍会残留病菌,尤其是嗜热菌,即使加热也不能完全杀死,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胃脏(胗)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因此有害物质可能会在此残留;鸡体内的有害物质大多集中于肝脏代谢、解毒;肾脏与有害物质排泄有关;而心脏与有害物质代谢无关。因此,尽管鸡胗、鸡肝和鸡肾营养价值较高且美味,但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减少食用次数和食用量;对于鸡心而言,其安全性较高,可适量食用。
鸡头
鸡头也不建议多吃。鸡脑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增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有三高的人群,建议少吃或不吃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