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公母有什么讲究(貔貅分公母吗?)
开心的古今观史【浅谈】
貔貅擎珠步步高,灵气萦绕保家安。
【开心】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貔貅,这一神秘而传奇的瑞兽,在民间素有 “貔大虎” 的俗称,又称之为“天禄、辟邪、百解”。在我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龙、凤、龟、麒麟并驾齐驱,合称为五大瑞兽。
貔貅生就一张嘴却无肛门,仿佛一个神奇的宝藏容器。能够吞下万物却绝不泄漏,可纳食四方,只进不出,这般特性赋予了它招财聚宝的美好寓意。
作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产物,貔貅已然成为祥瑞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其造型形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替、演变。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在我国大地上始终历劫不衰。独特的形态逐渐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拥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悠悠岁月中,貔貅宛如一个汇聚众多审美需求的艺术瑰宝。集民族文化之丰厚积淀、中华民族造物智慧之结晶于一身,彰显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特征。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典型造型形态符号,以其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昂首阔步地迈入信息时代,继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人们带来祥瑞与希望。其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使者,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人生福祸何所求,下及百姓上至侯。天禄辟邪解百难,京城貔貅耀光芒。
貔貅,那神秘而传奇的瑞兽,其艺术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呢?此刻,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奇妙的时光之旅,回溯貔貅的悠久历史渊源,尽情领略它那独特的风采。
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在那个古老的时代,貔貅多以带翼的四足兽形象呈现,其造型独具特色,极有可能传自遥远的西亚。貔貅曾作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传说中,貔貅帮助炎黄二帝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因而被赐封为 “天禄兽”,寓意天赐福禄。此后,貔貅专为帝王守护财宝,成为皇室的象征,汉武帝更是将其封为 “帝宝”,足见其地位尊贵。
汉代的典籍中,多处记载了貔貅的身影。
《小尔雅・广言》中如是写道:辟,除也。 这句话仿佛在轻声低语,向世人诉说着貔貅所具有的辟邪除灾的神秘而强大的力量。那简短的几个字,如同神秘的符文,勾勒出貔貅作为祥瑞之兽,为人们驱散邪恶、消除灾祸的神圣使命。
《急就篇》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射鬾辟邪除群凶。 唐朝颜师古注释道:射鬾、辟邪,皆为神兽之名。其中,辟邪,意即能够辟御妖邪。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辟邪乃是神兽的名号。而经过一番推测,辟邪极有可能就是貔貅。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载:“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司马贞索隐道:此六种皆为猛兽,可用于教练作战。辽东之人将其称为白熊。其中,雄性被称作貔,雌性被称作貅,故而古人多将二者连举称呼。这段记载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仿佛瞬间将我们带回到了四千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阪泉之战。黄帝精心驯养虎、豹、貔貅等威猛动物,组建起一支强大无比的军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锐不可当。最终,黄帝在阪泉之地,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涿鹿县,成功击败了炎帝。
在《汉书》的 “西域传” 中有所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解道:桃拔,也称作符拔,其形态似鹿,尾巴较长。独角的被称为天禄,两角的则被称作辟邪。由此不难看出,辟邪其实就是貔貅,并且它长有两只角。
时光流转至唐代,貔貅的形象依然活跃在文学作品中。《王氏神道碑》记载:赳赳将军,豼貅绝羣。将勇猛的将军比作貔貅,凸显了貔貅的威武不凡。《晋书・熊远传》记载: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这里再次用貔貅来比喻勇猛的战士,展现出貔貅在人们心目中的强大形象。
到了元代,《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记载: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貔貅在这里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保卫边境的安宁。
明代时期,《送“袁环中”督宁远饷》记载: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以及《三国演义》结尾诗词记载: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这些文字都将貔貅与军事、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貔貅的象征意义。
“袁环中”,父亲是明朝抗击后金民族英雄,中国十大清官之一,名为:袁可立。
在清代,有《纪事》一书这样记载: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这句话是说:趁着贼人毫无防备之际,夜里进军的千名勇士如貔貅般勇猛无畏。这里,貔貅依旧被用来比喻那些勇猛无比的战士,彰显了貔貅所象征的强大力量,在战争中展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在《清稗类钞・动物・貔貅》中有如下记载:貔貅,其外形似虎,也有人说似熊,毛色呈灰白色。在辽东地区,人们称其为白熊。雄性被称为貔,雌性被称为貅,所以古人常常将它们连起来称呼。这再度对貔貅的外形进行了描述,它既像威风凛凛的老虎,又似憨态可掬的熊。那独特的灰白毛色,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辽东之地的人们赋予它 “白熊” 的别称,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而古人对雄性和雌性的分别命名以及惯常的连举称呼,也从侧面反映出貔貅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而在现代,《读史》诗之七中如此记载:绿林世家坐拥貔貅般的力量,乳臭未干的儿郎却占据着上流之位。可见,貔貅的形象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依旧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纵观历史,貔貅的艺术形象丰富多样,既具有神秘的神兽色彩,又被赋予了勇猛战士的象征意义。它的形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中不断演变,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魅力和威严。从汉代的带翼四足兽,到各个朝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貔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人们对力量、勇气、财富和守护的憧憬与追求。
貔貅,这一在我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中熠熠生辉的瑞兽,究竟“貔貅分公母吗?”综合考量之下,答案渐渐清晰明了,且听客观解析。
毋庸置疑,貔貅确实存在公母之别。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貔貅一直被视为祥瑞之兽。雄性貔貅名曰 “貔”,雌性则称为 “貅”。这种区分并非仅仅停留在名称之上,更体现在它们各自独特的作用与特征之中。
先看作用之区别。
雄性貔貅宛如财富的使者,代表着招财进宝,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财运。而雌性貔貅则如同忠诚的卫士,担当着财库守财之重任。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在奉请貔貅时,往往会选择一对,期望能够实现招财与守财的完美结合,让财富源源不断且安稳留存。
再观特征之差异。
其一,角的数量不同。公貔貅拥有一只角,威风凛凛,在古代被称为 “天禄”。母貔貅则有两只角,别具韵味,被称作 “辟邪”。这一明显的特征在古代尤为突出,让人一眼便可分辨。
其二,头的朝向也有讲究。当一对貔貅放在一起时,头朝前且尾巴对准自己,若向左歪的便是公貔貅,向右歪的则是母貔貅。
其三,脚的朝向也能作为区分的依据。在貔貅的摆件类中,左脚在前的为威武的公貔貅,右脚在前的则是优雅的母貔貅。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分方法,比如观察翅膀的大小,翅膀大的通常为雄性,翅膀小的为雌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雕刻艺术中,由于工艺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大多数公母貔貅都没有翅膀了,所以这种区分方法在现代雕刻中使用得相对较少了。
综合来讲,判断貔貅公母主要看角的数量、头的朝向以及脚的朝向等特征。貔貅既可以作为精美绝伦的摆件,为家居增添别样的装饰韵味。也能够作为璀璨的首饰,为人们增添迷人的魅力。了解这些区分方式,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貔貅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运用它所蕴含的美好寓意。让我们在尽情感受貔貅那神秘莫测的魅力之际,也一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