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民歌及艺术概览
一、音乐与舞台艺术
印尼是个能歌善舞的多民族国家,舞蹈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印尼舞蹈可分为礼仪性舞蹈和娱乐性舞蹈。礼仪性舞蹈包括宗教舞、宫廷舞、迎宾舞、婚礼舞、丧礼舞等。娱乐性舞蹈有伞舞、扇舞、孔雀舞、盘烛舞等。爪哇舞蹈细腻委婉,巴厘舞蹈活泼传神,马来舞蹈热情欢快。印尼著名舞蹈有莱贡舞、巴隆舞、弄庚舞、盘烛舞等。
印尼最具民族特色的戏剧“哇扬皮影戏”源于古爪哇人的祭祖活动,哇扬皮影戏对其他艺术形式有深刻影响,除皮影戏外,先后出现了木偶哇扬戏、假面哇扬戏等,19世纪时出现了人扮哇扬戏。除哇扬戏外,印尼重要戏剧还有格多柏拉戏、勒囊戏、鲁德鹿戏等。
巴厘岛面具舞
印尼民间音乐中流传最广的当数格朗章和当都特音乐。格朗章音乐是用一种形似吉他的小四弦琴加上吉他、小提琴、大提琴演奏的音乐,悠扬委婉,著名的格朗章歌曲有《梭罗河》、《格玛腰兰》等。当都特音乐是一种鼓伴奏音乐,其特点是激越流畅、热情奔放。印尼各民族都喜欢唱歌,爪哇民歌深沉柔和,马来民歌活泼明快,巴厘民歌雄浑激昂,著名民歌有《星星索》、《宝贝》、《莎丽楠蒂》等。民间说唱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对唱、连唱板顿诗;歌会、挽歌和哭嫁歌;吟唱吉冬和德姆邦诗等。
加美兰乐器是印尼民族乐器之精华,有上千年的历史。加美兰乐器由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弦乐器组成。
二、美术与建筑
印尼的美术历史极为悠久,史前时期印尼就已经出现了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并配以纹饰。从1世纪起先后受到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因为印尼长期分为许多此起彼伏的短暂小国,所以美术的发展格外不均衡,呈现复杂和紊乱之景象,较为显著的是其宗教美术和染织工艺。
堪与“吴哥艺术”分庭抗礼的婆罗浮屠
宗教美术首推爪哇美术,其次为苏门答腊、巴厘岛之美术。爪哇美术是以统治阶层为中心的印度教和佛教的造型活动,留有许多石构宗教建筑与优秀的石头和青铜雕刻。爪哇宗教建筑具有浓厚的印度特色,著名的有婆罗浮屠、普兰班南等。苏门答腊美术与东爪哇美术有密切关联。巴厘岛上流行巴厘印度教,寺庙数量多,这里的传统木雕、石雕、绘画和手工艺品精湛优美,素有“艺术之岛”的称号。
早期印尼的建筑艺术主要是在7—10世纪出现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的宗教性建筑,用石头砌成,最著名的婆罗浮屠完美体现了佛教和原始信仰的统一;印度教陵庙普兰班南布局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印尼的民族智慧。11世纪后印尼建筑艺术逐渐摆脱了印度艺术的影响,但极盛时期已然衰落。伊斯兰教传入后,清真寺的建筑随之兴起,只有巴厘岛等极少数地区还保持印度教传统,形成深厚且持久的艺术氛围。
夕阳下的印度教陵庙建筑艺术集大成者“普兰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