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霞,静心之地—福建泰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时间:2024-07-27 13:15:28 浏览:100

1.泰宁县简介

泰宁县全域面积1528.8239平方公里,涵盖3个镇6个乡(即杉城镇、朱口镇、下渠镇、上青乡、新桥乡、大田乡、梅口乡、开善乡、大龙乡)。

泰宁县是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泰宁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国丹霞以及5A级景区大金湖、泰宁古城、上清溪等自然景观。泰宁县是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现仍保存红军街、红军总部、东方军司令部等大批革命历史遗迹,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泰宁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传统聚落众多,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更有包括客家文化、穴居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内涵融汇。泰宁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孕育了一批批名留史册的历史人物。包括唐末武将邹勇夫、北宋吏部尚书叶祖洽、南宋太子少保邹应龙、南宋名医邹铉等。

泰宁县行政区划图

2.战略目标

目标愿景:中国丹霞世遗胜地、生态康养山水绿城、文旅创智活力古城

战略定位:中国文旅康养胜地;生态产业化创新发展示范区;两岸乡村融合振兴试验区;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区。

规划目标:构建生态绿色、魅力人文、品质高效、安全韧性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规划2035年, 建成“美丽中国山水城市”;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山水旅游度假城市;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精密铸造等四大产业群,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成集中展示百姓富裕、生活幸福的样板城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共绘蓝图;精明收缩,精准供给;山海联动,区域协同;文创赋能,全域旅游;龙头带动,转型升级;提升内涵,培育特质。

区域协同:

产业拓展对口协作:加强泰宁省级开发区、龙海泰宁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重要极核。

区域协同1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依托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海岸带生态屏障与三明、南平等内陆城市的陆域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对外大通道,对接市域大网络,打造一体化大交通体系。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完善航道、码头设施。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国土开发格局

3.1总体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驱动、两轴拓展、双翼齐飞、多点并重空间开发格局。

两轴拓展:即以泰宁县城为中心结点,由杉城向西联结大田乡开拓交通发展轴,由杉城向南北链接下渠、朱口两镇形塑产业聚合轴。

双翼齐飞:即以东西向交通发展轴为分界,北翼整合大田、新桥、上青、朱口等乡镇,培育生态农业与高山休闲养生区;南翼囊括下渠、开善、大龙、梅口等乡镇,发展全产业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

多点并重:即将泰宁县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等打造为城镇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一核驱动:即以泰宁县城为核心,深化“护古城、优老城、拓新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城关小城镇”建设模式,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山水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县城。


泰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格局图

3.2生态空间格局

生态格局:一心两带两区,四廊多点。

■一心:金湖生态核心;

■两带:古城-地质公园-金湖沿金溪流域的生态绿带;峨眉峰-猫儿山-金铙山-君子峰以山体以屏的生态绿带;

■两区:西南部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区 ;西北部自然保护区;

■四廊:是指串联两条生态绿带上景区节点的山体脊部生态廊道和溪流水岸生态廊道;

■多点:是指两条生态绿带上的景区节点:上清溪、九龙潭、状元岩景区;峨眉峰景区;古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寨下大峡谷景区;金湖景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金铙山景区;君子峰景区;八仙崖景区。

生态格局

3.3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格局:一环、两区、三园、多基地。

一环:环大金湖农旅融合带,拓展农业生态休闲与旅游功能;

两区打造北翼农业与高山休闲养生区、南翼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

三园:统筹规划种植业产业园、现代茶业农业园、金湖乌凤鸡生态放养产业园

多基地:壮大培育金湖乌凤鸡、渔业、小籽黑籽花生、茶油、锥栗、种桑养蚕、洋芋等种养基地和游浆豆腐、小蔗红糖等生产基地。

农业空间格局

特色农业培育: 依托特色“五个一”、构建农旅新格局。突出各地农业种养殖特色,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园,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五个一”特色农业。

引导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聚焦“五个一”特色农业:①茶产业、②禽畜产业、③制种产业、④渔产业、⑤中药材产业。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4.城镇空间发展

4.1城镇空间

综合型+旅游: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生态风景旅游城市、县域的旅游中心城镇,发展为旅游业和工业经济服务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工贸型+旅游: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适当发展轻污染工业的工贸型集镇,同时发展旅游业,建生态工业县。

集贸型+旅游:以林、农副产业加工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集贸型集镇。

农业型+旅游:以农业为主,接受朱口工业经济辐射发展工业为辅旅游型集镇,结合独特的丹霞岩洞穴文化群落,建特色旅游型集镇。

4.2产业发展战略

优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发挥全域旅游群民参与效应;“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点线面融汇贯通,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改善旅游软环境;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幸福型服务产业”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康养、旅游度假等“健康+”产业类型;全面实施“清新美丽战略”逐步形成信息、居民等领域的多元化现代服务业体系;

推进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生态康养、影视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集群;

巩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产业发展战略

4.3城区发展格局

护古城、优老城、拓新城,构建“一轴两脉、两心多组”格局。

一轴:贯穿铁路枢纽区与老城区、大洋坪工业片区交通发展轴;

两脉:山脉与水脉贯穿的风水格局;

两心:主城区综合服务中心、铁路枢纽产城综合服务中心

多组:指多组功能组团(主城区、铁路枢纽组团、大洋坪工业组团、旅游组团、通航产业组团。

城区发展格局

4.4产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主一副、双环、多点”的产业格局。

旅游业:一城服务、两带引领、三区连串、五朵金花;

农业: 特色五一:茶产业、畜禽产业、制种产业、渔产业、中药材产业;

工业:三大园区、在地五品、三大板块。

产业空间布局

5.基础设施体系

5.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 “一横两纵”铁路网络 、 “一纵一横一联” 高速公路网络。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2中心城区规划路网

中心城区规划路网主骨架呈“一环二横二纵六射”的主干路结构布局。

外环通路: 加快北外环路建设、加快西外环路道路等级提升(次干路—主干路);构建外环路疏解过境交通快速通道。

“л”干路网:加快和平街道路等级提升改建(次干路—主干路),形成完善的中心城区主干路骨架结构。

组团片区衔接:加快新城西路和新城东路建设,连加强主城区与铁路片区之间的联系,缓解迎宾大道交通负荷;加快工业路延伸和环山路道路等级提升工程,加强工业片区和铁路片区、主城区和工业片区之间的联系。

改善路网密度:加快纬北路、纬中路、新宁路、新泰路等规划道路的建设,提升城区路网规模。

中心城区规划路网

5.3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共享、便捷实用,规划人居有温度的城市社区生活圈。

➢ 强化县城中心综合服务职能。

➢ 强化重点镇、中心村的辐射服务,部分设施合并设置,减少配置浪费。

➢ 构建“城镇—乡村”社区生活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

5.4蓝绿开敞空间

打造生态绿色空间系统,促进蓝绿开敞空间均衡布局,提供便捷宜人的休憩场所,打造“山水护城,绿廊联动;两轴两带、四核多点”的绿地景观结构。

■山水护城:以环绕城区四周的自然山体及其景观环境的城市山水格局,作为城区的蓝绿生态屏障。

■绿廊联动:以城区山体及金溪流域为依托来构建生态绿廊将山体、水系的自然环境与城市绿地相结合。

■两轴两带:以迎宾大道、和平街为载体,塑造串联泰宁闽北古城风貌与县道城市风貌的链接轴线;以茶花隘——经峨嵋峰——大洋嶂,直达城内炉峰山古城脉,以金系——泰宁溪为城市水脉,打造山、水生态景观带。

■五核多点结合各功能组团,形成古城人文核心、丹霞新城核心、南会旅游核心、北洲商务商贸核心等绿化景观核心。

蓝绿开敞空间


6.历史文化与旅游格局

6.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打造“一带三轴九区” 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基于泰宁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充分结合泰宁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各种文化产业保护与差异化发展模式融入县域实际条件,对泰宁县域历史文化进行空间布局。

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6.2全域旅游体系

以“丹霞+古城”为特色,整合世遗、山水、古城、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及产业类型等独具泰宁特色的全域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