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什么是国防动员?)

时间:2024-08-04 11:45:30 浏览:100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屏障。国防动员是国家防卫活动的产物。国防动员是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战略手段。

国防动员与战争相伴,始终与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在存在战争威胁的时代,国防动员承担着准备战争和消除战争的使命,是达成国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理解国防动员问题,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国防”、“动员”、“国防动员”的基本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

一、国防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从“国防”概念界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国防的主体上,主要阐明了有国才有防,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现象,因而国防是国家固有的职能,其主体显然是指国家。

在国防的目的上,就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在国防的手段上,主要包括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和教育等。

在国防的对象上,主要是防备和抵抗侵略的行为,制止武装颠覆的行为。

在国防的范围上,主要是指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性国防。

从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分析,是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背景下的“大国防”;在国防的功能上,就是搞好国家的防务活动,捍卫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利益。

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其应对的安全威胁通常来自“外来因素”。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军事高科技化的“大国防”背景下,不仅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而且“外来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融合,“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利益”的范围和边界,已突破传统的“国界”和“主权”的范围。国家安全的内容,也由传统的“主权安全”,逐步扩展到了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内的诸多领域。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日趋猖獗,人们在高度关注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因此,“大国防”背景下的国防功能,不仅应当具备防备和抵抗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行为的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战功能”,而且还应当具备应对可能源自内部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内外结合的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急功能”。

为进一步理解“国防”的含义,这里再对与“国防”密切相关的战争、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三个概念,做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战争,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在中国,战争既指防备和抵抗侵略行为的武装斗争,又指制止武装颠覆行为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典型的“国防”行为。

突发事件,按照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的解释:“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紧急状态,是指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严重骚乱或其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紧急状态和突发事件都是国家受到安全威胁的非常状态。显然,战争、突发事件、紧急状态,在含义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动员

在中国,把动员与战争动员赋予同一定义,2007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战争动员分册》对战争动员的定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亦称动员。战争动员活动主要包括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复员

三、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情况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士完整、统一和安全,遭到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以及需要采取国防动员手段应付的其他安全威胁。因此,国防动员具有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安全威胁的功能,才使国防动员与战争动员区别开来。

国防动员概念,是继承、延续了战争动员的基本内涵,但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国情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使二者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战争动员和国防动员的共同性表现为:本质上都是指为了应对战争这个主要目的,而实行民力向军力、平时向战时转化的实践活动;动员对象都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动员活动都包括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和复员三个主要阶段。

战争动员和国防动员的差异性表现为:

第一,动员主体的区别。战争动员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政党,还可以是军队或其他政治集团;国防动员的主体则是单一的,只能是国家。因为通常讲的国防,是指国家防务,国家防务中的动员,主体必然是国家。

第二,动员目的的不同。战争动员的目的比较单一,就是满足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要,以保证战争胜利;国防动员的目的则是多元的,除了保障国家应对战争需要外,还要保障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需要。

第三,动员性质的差别。战争动员的性质,因其服务的战争性质不同而各不相同,它既可以是为谋求阶级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反抗外敌入侵、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动员,也可以是镇压人民革命、阻止社会进步、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和谋求霸权的非正义战争动员。国防动员的性质,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就其本质含义,它应该是服从国家安全防务的自卫性、防御性动员。但一些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打着“国家安全”、“国家防务”的旗号搞侵略扩张性动员,这种动员严格讲,属于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动员,不能称为国防动员。

第四,动员范围、内容的差异。战争动员与国防动员的范围、内容虽然没有根本差别,但由于国防动员目的的多元性,决定了动员范围和内容除了包括战争动员外,还要扩展到其他安全威胁的领域,即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等而实施的动员。所以,国防动员在一定意义上是“应战”动员与“应急”动员的高度融合。

通过分析,战争动员与国防动员这两个概念之间不是等同关系,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应互相排斥,各自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这两个概念是一种交叉关系,国防动员是在战争动员基础上,根据新的动员实践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不能把战争动员看成是国防动员的下属概念,更不能把战争动员仅仅理解为战时动员,而把国防动员仅仅理解为平时动员。但需要强调的是,国防动员的概念更宏观、更全面,也更能反映时代要求。

国防动员为战争服务,战争决定国防动员。战争的性质决定了国防动员的性质,战争的规模决定了国防动员的规模,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制约着国防动员的方式和手段,战争的强度制约着国防动员的深度和力度。

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反映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是进行国防动员的基本依据。历史上每次国防动员活动,都是为维护本国、本民族的根本利益,并围绕其军事战略而展开的。

国防动员,是依赖一定物质基础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实施战争,还是应对其他安全威胁,对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日益突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弱,人口素质高低,文化思想优劣,政治进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动员的成功与失败。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已经成为国防动员的重要制约条件。只有注重考察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才能正确认识国防动员的基础条件,认识国防潜力和动员能力,实事求是地做好国防动员准备,顺利地实施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必须运用现代科研手段,对国防动员状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实现国防动员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对实现国防动员程序和方法的科学运用,对最终实现建立和完善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机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最后,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是开展新时期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动员机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动员制度和法规,制订周密的动员计划和实施程序,改进动员手段和动员形式、方法等,是动员准备的关键环节和动员实施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