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任沙皇共有26位沙皇,但只有这7位获得过外号

时间:2024-07-19 11:30:34 浏览:100


俄罗斯历史上共有26位沙皇,颇有意思的是,其中只有7位获得过外号。

一、“雷帝”:伊凡四世

“雷帝”的第一重含义是才能、魄力和成就。

伊凡四世(1530-1584)3岁时即任莫斯科大公,17岁时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并将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

在助手阿达谢夫、西尔维斯特的辅助下,伊凡四世首先颁布了新的法典,改组了行政机构,让公众参与当地事务的管理,消除中央委派官员的腐败与专断。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人之举,解决了俄国的老大难问题。

他改革了军制,要求贵族子弟和平民一样都必须服兵役,否则不能获得土地。此举无疑为俄罗斯加强了军事力量。

他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使俄罗斯的版图得以极大扩张,并且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他还要求创立特辖制,将莫斯科公国的部分土地划分为特辖区,由沙皇全权处理,包括处决作恶者和叛国者的全权。这种不经过教会,沙皇独自处理的特权还是前所未有的。

“雷帝”的另一重含义则是恐怖。

伊凡四世即位时只有3岁,他的母亲暂时摄政。孤儿寡母陷入了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之中,时刻都有性命之虞。这种环境既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早熟的政治智慧,同时也造就了他多疑、冷酷和残忍的性格。

他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后来又组建了一支对沙皇绝对忠诚,对臣民冷酷专横的特辖军。从此,一场场的屠杀就此开始。他甚至在盛怒之下用手杖打死了自己的长子——伊凡太子。

“雷帝”:伊凡四世

二、“图希诺的罪人”:伪沙皇德米特里二世

在伪德米特里一世这个借助沙皇名号行事的政治棋子被废除和处死后,后继者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统治并不稳定。内战、阴谋、虚弱、不满、反抗充斥着俄罗斯这个国家,加上伪德米特里一世未死的消息已传播开来。在这种情势下,俄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伪沙皇,即德米特里二世横空出世。

伪沙皇德米特里二世自称是击败过戈东诺夫家族的沙皇德米特里,后被波雅尔谋叛废黜。实则不然,他只是一个借助沙皇名号进行冒险,为自己牟利的一名罪犯。

1608年,伪德米特里二世打败了由德米特里·舒伊斯基指挥的政府军,随后向莫斯科挺进。他在首都附近一个叫做图希诺的大村子里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同时修建了宫廷、波雅尔杜马和行政机构。总之,莫斯科有什么,他便也有什么。

在图希诺,德米特里二世一次一次地组织起反抗军队,企图篡夺王位,夺取政权,致使百姓们遭受连年战争之苦。他建立的政权使俄罗斯一分为二,妨碍了俄罗斯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俄罗斯人因此给他定义为“图希诺的罪人”。

“图希诺的罪人”:伪沙皇德米特里二世

三、“最仁慈的人”:阿列克谢

阿列克谢在16岁时继任了沙皇。尽管脾气暴烈又时常冲动,他还是以“安静的人”闻名,他给当时很多人和以后的历史学家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阿列克谢是在俄罗斯宗教传统中长大成人的,是一位虔诚且博识的教徒,终其一生严守斋戒和其它教会仪规。东正教强调信徒的得救既要依靠上帝的拯救,还应通过自身的善行。作为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阿列克谢将这一信仰付诸他的统治。

在执政期间,他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所学校、第一个慈善机构、第一个孤儿院等社会机构,这让生活在困苦中的民众看见了曙光和希望。

然而,仁慈永远是相对的。即便是最仁慈的君王,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也会有残酷的一面。在1649年召开的全俄缙绅会议上,他批准了新的法典。根据这部法典,追捕逃亡农奴的期限为无限期,这就使农奴永远生活在恐惧和无望之中,也使他们被领主和沙皇牢牢控制在手中。

“最仁慈的人”:阿列克谢

四、“大帝”:彼得一世

可以说彼得大帝对俄罗斯的贡献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他着实配得上“俄国最杰出的沙皇”这个称号。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政治上,彼得大帝削弱大贵族,收回军权,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另外,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明确政府机构职权,号召职权分离,对办公程序标准化等进行改革等。这对于当时陈腐的莫斯科公国具有不折不扣的革命性。

经济上,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俄国资本化的发展。彼得一世强烈意识到发展经济对于俄国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力发展军工业的同时,他还在发展民用工业的方面下了大力气。同时开凿了多条运河,建设俄罗斯的商船队,发展对外贸易。

军事上,彼得大帝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使得当时俄国的舰队世界闻名。同时,彼得大帝还带领俄国军队在北方大战中赢得了支配性地位。

文化上,彼得一世主张简化斯拉夫字母,并且创办报纸,建立了科学院。他推行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大大加速了俄国不可避免的西方化进程。

彼得一世用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帝的称号,也赢得了后世的崇拜。

“大帝”:彼得一世

五、“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18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进入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做“欧洲宪兵”。俄罗斯在19世纪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时代奠定的基础。

尽管世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褒贬不一,但都无法否认她的丰功伟业: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在政治上,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发展顶峰,贵族的地位和特权得到提升。在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俄罗斯人口由1763年的2320万人上升至3740万人,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欧洲第一大国。

在经济上,国库收入由最初的1600万卢布上升至6900万卢布,对外贸易额和俄罗斯货币周转总量也得到了成倍增长。

在军事上,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沿岸的土地并入版图,俄罗斯还参与瓜分了波兰,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均以辉煌的胜利告终。同时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在南方得到了极大扩张,沙俄势力跨过了高加索山。

在文化上,她襄助了文化的发展,率先采取措施扶助寡妇和孤儿等弱势群体,推动了俄罗斯的西方化进程。

概而言之,叶卡捷琳娜二世虽是女儿身,但她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不亚于其他的男性沙皇,无愧于“大帝”这一称号。

“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

六、“谜一般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在彼此互相仇视的父亲保罗和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之间周旋。他由此很早就学会了奉承、掩饰和伪善等技巧。

在父亲保罗被暗杀后,23岁的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王位。这位新君主的个性、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心理令很多人着迷和不解,因为他的身上充满了惊人的矛盾,故世人称他为“谜一般的沙皇”。

对于亚历山大一世,托马斯·杰弗逊等人称赞他为自由主义者,拜伦等人却指责他为反动分子。有人盛赞他为和平主义者,是神圣同盟的缔造者;然而,这位被沙皇一家以及宫廷里的人称做“天使”的人,也是一位热衷于军事训练的军士和对阅兵场充满激情的人。

亚历山大一世死于1825年。然而,似乎是为了延续亚历山大一世的神秘,一些专家坚持认为他并没有去世。而是抛弃了王位,隐居在西伯利亚。

“谜一般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七、“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继位,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

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这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数百年来农奴制与沙皇俄国的统治基础紧密结合,以至于历代高瞻远瞩的君主,包括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都不敢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然而历史将亚历山大二世推向了改革的前台。

1861年3月,沙皇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从改革条文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的良苦用心。农奴获得解放之后的关键是土地问题。他知道让农奴无偿获得土地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地的产权本来为农奴主所有,农奴的经营权是同他们的农奴义务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亚历山大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封建贵族的利益,在改革的同时维护国内的稳定;另一方面,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部分土地,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俄罗斯地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激烈反对。面对重重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仍将改革推行到底。这项改革因影响深远而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亚历山大二世也因此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